正观快评:十年门票零收入,濒危稀有剧种的出路在哪里?

来源: 正观新闻 2023-07-07 18:11:18


【资料图】

相传明代末年秦腔传入汉中,吸收当地方言与民乐之后,形成了汉调桄桄戏种。如今,全国仅剩下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一个国办院团。由于李雅芝等51名“00后”新团员加入,把濒危家乡戏唱到直播间,汉调桄桄焕发出了新活力。(7月7日汉中日报)

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特色地方戏,流传至今的地方戏承载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,呈现着别具一格的唱词唱腔,展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。所以,保护和传承这类处于“团灭”边缘的稀有剧种,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然而,责任的背后是传统戏剧发展的现实困境:女演员10年无戏可演,戏团10年没有门票收入,地方戏剧濒临失传。这是因为随着新的娱乐方式兴起,方言功能弱化了,加之艺术创新不足、形式陈旧、人才青黄不接等因素,传统戏剧的生存环境被极大压缩,成了许多年轻人口中,“听不懂”又“看不明”,难以产生共鸣的濒危稀有剧种。

好在,李雅芝等一批年轻力量的注入,让我们看到青年人不失肩负传承稀有戏剧的使命感,他们对家乡、地方文化的喜爱与专注,不比老一辈人少。这些年轻人把演出“搬”进平台直播间,重新找到了生存之道,虽然免费的公益性演出占了很大一部分,但赞助与支持却像直播间人数、演员粉丝数一样,噌噌地往上涨,这正是小众戏剧“破圈”,走入大众视野最直接、最高效的方式。

高山流水遇知音,濒危稀有剧种想要遇到越来越多的“知音”,需要的既是无数年轻“戏痴”们,也是国家层面对传统剧种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持续发力。

例如,山西省曾出台《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工作方案》,提出10条激发濒危戏曲剧种生机与活力的具体举措。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列入《保护扶持濒危剧种名录》的梨簧戏等16个地方戏曲,开展公益性演出计划,给予一定资金补助。这些都是稀有戏剧传承、再现光辉的积极开端。

具体而言,“挽救”濒危稀有剧种,还要分“三步走”:一是增加演出机会,为新一代的青年演出队伍提供舞台;二是丰富演出形式,凭借先进技术扩大舞台;三是将剧种与艺术院校、文化馆等单位挂钩,为戏剧组团组班演出筑牢舞台。

只有在扶持之余,积极寻求“自救”措施,让稀有剧种的表演舞台更多、更大、更稳,才能让“唱片上的戏曲”变为“电视上的戏曲”,再变为“指尖上的戏曲”,无论时代如何发展,有活力又有底气的稀有剧种能够始终占据一席之地。(正观评论员 韩静)

(黄河评论信箱:zghhpl@163.com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东北经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京ICP备12018864号-9   联系邮箱:9 82 83 67@qq.com